t76868

俄军不用打了,普京最大的靠山不是伊朗更不是东大。俄乌冲突中,大俄凭什么能坚持这么

俄军不用打了,普京最大的靠山不是伊朗更不是东大。俄乌冲突中,大俄凭什么能坚持这么久,有人说是东大和伊朗的支持,其实都不是,有一个国家一直在背后为大俄默默无闻地付出,这个国家就是印度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 俄乌冲突能打成持久战,普京手里最硬的底牌其实是印度 —— 这个被西方忽视的 “能源中转站”,正用一场精心设计的 “石油三角贸易”,悄悄给俄罗斯续上了命。 冲突刚爆发时,西方以为把俄油价格压到 60 美元 / 桶就能断了莫斯科的财路。结果印度直接杀了出来:2022 年 4 月到 10 月,印度进口俄油量暴增 12 倍,每桶还砍下 15 美元的折扣,半年就帮俄罗斯稳住了 200 亿美元收入。更绝的是,印度信实工业在古吉拉特邦的炼油厂,把俄罗斯乌拉尔原油加工成柴油、汽油后,转手就卖到欧洲 ——2023 年印度对欧成品油出口量飙升 40%,相当于欧洲每买 10 桶俄油,就有 3 桶是印度 “洗白” 后送上门的。 这种 “借船出海” 的操作,让俄罗斯的石油收入曲线变得异常诡异:2024 年俄油气收入占财政比例虽降至 30.3%,但印度贡献的 130 亿美元年交易额,恰好填补了欧洲市场萎缩的缺口。更关键的是,印度炼油厂 124 万桶 / 日的产能,相当于每天消化掉俄罗斯海运原油出口量的一半,这种稳定的现金流,让俄军能持续维持每月超 100 亿美元的军费开支。 最打脸的是西方的制裁逻辑。欧盟一边喊着禁运俄油,一边却在 2023 年从印度进口了价值 87 亿欧元的成品油,其中 70% 都是俄罗斯原油炼化的。这种 “左手制裁右手买” 的操作,让印度炼油商每桶净赚 18 美元,俄罗斯则通过折扣价保住了市场份额。更讽刺的是,当美国要求印度减少俄油进口时,莫迪政府直接甩出数据:2023 年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 2.1 亿桶原油,只占其能源消费总量的 4%,根本不影响 “能源安全”。 印度的支持远不止于经济层面。在联合国涉乌决议投票中,印度连续 11 次弃权,既不跟着西方谴责俄罗斯,也不公开支持普京。这种 “模糊中立” 策略,让俄罗斯在国际舆论场始终保有回旋余地。更微妙的是,印度还悄悄开放了卢比结算通道 ——2023 年俄印贸易中 35% 使用卢比结算,帮助俄罗斯绕过 SWIFT 系统限制,这比伊朗提供的无人机援助更具战略价值。 现在的俄罗斯,早已把印度当成了能源生命线。2024 年底签署的 10 年供油协议,相当于把俄罗斯远东油田的未来收益押在了印度市场。而印度也通过这场博弈,不仅实现了能源自主(俄油占比 44%),还借机提升了国际话语权 —— 当 G7 试图施压印度时,新德里直接以退出 “印太经济框架” 相威胁,逼得美国不得不默许其继续购买俄油。 这场 “双赢” 的背后,是印度吃透了西方制裁的漏洞:用市场换时间,用折扣换空间。当欧洲还在为能源价格暴动时,印度已经通过 “买俄油 - 炼汽油 - 卖欧洲” 的三角循环,把自己变成了全球能源贸易的隐形枢纽。正如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所说:“我们不是在选边站,而是在守护 14 亿人的能源饭碗。” 而这,恰恰是普京能在战场上硬扛三年的真正底气。